当前位置 > 首页 > 考试之窗 >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夏商周时期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司法官称为(
  
  A.尚书B.C.五经博士D.丞相
  
  2.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要求,享有权位和财产继承权者是(
  
  A.嫡长子B.嫡子C.庶子D.庶长子
  
  3.西周时,定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过失称为(
  
  A.非终B.C.非眚D.唯终
  
  4.春秋末期,郑国公布成文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
  
  A.第一次公布成文法B.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C.第三次公布成文法D.第四次公布成文法
  
  5.秦律中,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女犯择米的刑罚称为(
  
  A.罚作B.司寇C.城旦舂D.鬼薪白粲
  
  6.汉初制定《傍章》十八篇的是(
  
  A.萧何B.韩信C.张苍D.叔孙通
  
  7.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原则的是(
  
  A.孔子B.汉文帝C.汉武帝D.张汤
  
  8.汉律规定,与诸侯王结党、共同对抗朝廷者,构成(
  
  A.阿党附益罪B.事国人过律罪
  
  C.非正罪D.出界罪
  
  9."官当"制度的雏形"杂抵罪"始设于(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10.南朝统治者的法制指导思想多沿袭魏晋的主张,因而(
  
  A.多有创建B.有所退步C.无大建树D.大有作为
  
  11.首次区别律与令性质的律典是(
  
  A.《新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12.《开皇律》规定贵族、官员可享有的特权包括议、请、赎和(
  
  A.免死B.免流C.换刑D.官当
  
  13.在唐朝,图谋侵害皇帝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被称为(
  
  A.谋反B.谋大逆C.谋叛D.恶逆
  
  14.唐太宗增设了加役流,即(
  
  A.流二千里,劳役三年B.流二千里,劳役二年
  
  C.流三千里,劳役三年D.流三千里,劳役二年
  
  15.宋朝""""分别由不同官员承担的制度为(
  
  A.鞫谳分司制B.审判合一制C.申诉制D.上诉制
  
  16.宋代法律规定,凡在本宗族外收养的拟制亲子称之为(
  
  A.养子B.异姓养子C.庶子D.命继子
  
  17.元朝由地方官自行编制的、开启以六部分篇体例先河的法律汇编是(
  
  A.《中统权宜条理》B.《至元新格》C.《元典章》D.《大元通制》
  
  18.明初的特别刑事法规是(
  
  A.《大明律》B.《大明令》C.《大诰》D.《大明会典》
  
  19.明代针对侵犯公私财产犯罪所设的附加刑称为(
  
  A.迁徙B.充军C.枷号D.刺字
  
  20.清代将"决不待时"的死刑称为(
  
  A.斩监候B.立决C.绞监候D.发遣
  
  21.清代中期以后对"江洋大盗""响马"之类的严重犯罪用古老的刑罚处治,其中有(
  
  A.鞭刑B.剖心C.枭首D.具五刑
  
  22.清末资政院设立的宗旨是(
  
  A.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B.大权统于朝臣,庶政公诸舆论
  
  C.明忠君爱国主义,合群进化之理D.尊崇国体,巩固君权
  
  23.清政府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称作(
  
  A.租界法庭B.地方审判厅C.会审公廨D.领事裁判法庭
  
  2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央行使司法权的机关是(
  
  A.参议院B.谘议局C.资政院D.临时中央审判所
  
  25."袁记约法"规定实行(
  
  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君主制D.委员会制
  
  26.北洋政府的"天坛宪草"在很大程度上(
  
  A.体现了国民党以法律制袁的企图B.体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C.资产阶级保守派参政的企图D.代表了旧中国立宪的最高水平
  
  27.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民商法合一"的制定原则,其主要根据是(
  
  A.中国商业不发达B.限制商人的特殊地位
  
  C.民、商法并无确定的界限D.维护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
  
  28.南京国民政府各级法院中的法官称为(
  
  A.书记官B.推事C.审判员D.裁判员
  
  29.为保证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成立的专门审判机构是(
  
  A.人民法院B.审判委员会C.政治保卫局D.人民法院
  
  30."管制"刑创立于(
  
  A.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苏区B.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

C.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D.新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三不去"是指已婚妇女在三种情况下可不被夫家休弃,即(
  
  A.别籍异财,不去B.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C.与更三年丧,不去D.恶疾,不去 E.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32.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具体方案是(
  
  A.当完者,完为城旦舂B.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
  
  C.当劓者,笞三百D.当斩左趾者,笞五百 E.当斩右趾者,弃市
  
  33.明代的"厂卫"包括(
  
  A.锦衣卫B.中厂 C.东厂D.南厂 E.北厂
  
  34.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国后上书朝廷,建议进行"立宪之预备",认为"立宪"的好处有(
  
  A.皇位永固B.民富国强
  
  C.振兴中华D.外患渐轻E.内乱可弭
  
  35.北洋政府时期公布实施的根本法有(
  
  A.《中华民国约法》B."贿选宪法"
  
  C."天坛宪草" D.《训政时期约法》 E."五五宪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禹刑
  
  37.约法三章
  
  38.重法地之制
  
  39.《资政新篇》
  
  40.《易笞条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42.简述《北齐律》确立的"重罪十条".
  
  43.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社会改革方面法令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45.试述抗日民主政权诉讼与审判制度的特点。

 

录入编辑: 辛坤艳